红外探测器,英文名称为Infrared Detector,其核心功能在于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红外辐射,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位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超出了人眼的可见范围。为了检测和量化这种辐射,红外探测器利用了多种物理效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这些效应的输出大多为电量形式,或者可以方便地转换为电量,从而实现了对红外辐射的间接测量。
红外探测器根据工作原理、工作方式、探测范围以及波长响应范围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一、按工作原理分类
1. 热探测器:利用红外线辐射产生的热效应进行探测。红外光辐射将能量转化为温度变化,再利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热释电等材料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
2. 光子探测器:利用红外线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效应进行探测。这类探测器包括内光电探测器和外光电探测器,如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光电池等。它们通常使用某些半导体材料,在红外辐射的照射下产生光电子效应,使材料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
二、按工作方式分类
1.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主动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判断目标物体的存在和位置。通常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当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没有遮挡物时,探测器不会报警;有物体遮挡时,接收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探测器报警。
2.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只接收目标物体自身发射的红外线,不发射红外线。它通过探测目标物体与背景的红外线差异来判断目标。这类探测器适用于探测人体等具有红外辐射的物体。
三、按探测范围分类
1. 点控红外探测器:探测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某一点。当这个警戒点的警戒状态被破坏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2. 线控红外探测器:探测范围呈线形,可以探测一条线上的目标。当警戒线上出现危险情况时,发出报警信号。
3. 面控红外探测器:探测范围是一个区域,可以探测到该区域内的所有目标。当警戒面上出现危害时,发出报警信号。
4. 空间防范红外探测器:探测范围更广泛,可以探测三维空间内的目标。当警戒空间内的任意处出现入侵危害时,发出报警信号。
四、按波长响应范围分类
1. 短波红外探测器:工作波长范围为1-3μm。
2. 中波红外探测器:工作波长范围在3-5μm之间。
3. 长波红外探测器:工作波长范围在8-14μm之间。
综上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工作原理、工作方式、探测范围和波长响应范围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安全防范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红外探测器类型。